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陕西紫阳: 办好惠民利民实事

时间:2025-08-22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报
  今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紧扣强引领、统力量、融内容、优服务的目标,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呈现新气象。

  组织体系强根基多方共治聚合力

  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紫阳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兼职委员制度,吸纳共驻共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共解社区难题,建强组织体系。今年以来,全县114个共驻共建单位、1396名在职党员下沉到社区,通过“双报到”精准对接群众“心愿清单”,累计点亮480个居民“微心愿”,办成85件“微实事”。城关镇东城门社区居民童友俊对此深有体会:“去年,我在社区‘院坝会’上提出了路面硬化和加装路灯的建议,很快就被采纳并得到落实。现在路平灯亮,连老邮局家属楼都改造成了特色民宿。”东城门社区通过“院坝茶话会”、入户走访、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分类整理后召开联席会议推进解决。现在,东城门社区的12条街巷面貌焕然一新,7处闲置老建筑蝶变为文创空间,20余户居民发展起庭院经济,社区活力显著提升。

  精准服务暖民心安居乐业增福祉

  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落脚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紫阳县地处秦巴山腹地,沟壑纵横,曾长期困扰当地发展。因此,紫阳县建设139个安置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此同时,紫阳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紧扣“安居乐业”这一目标,用心用情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点”真正成为“新家园”。面对来自镇内15个村且“一老一小”占比高达31.7%的搬迁居民,蒿坪镇红旗社区将“安老育小、稳心促融”作为重点,通过党支部引领下的便民服务中心平台,更加高效办理各类社区事务,并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解决困难群体生活难题。社区积极争取资源,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升级改造各类活动中心、治理排洪沟、更新照明设施、建设社区广场,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创新构建“党支部+物业中心”模式,社区党支部书记带头深度参与物业服务,将日常保洁维护与关爱老人等延伸服务结合,并优先吸纳117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增收致富上“三管齐下”:组织劳务输出、强化技能培训、对接社区工厂,年均带动超2000人务工创业,打造“就业创业一条街”和“零工市场”,年均解决200余人就近稳定就业。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发琴说:“我们通过精准服务和产业支撑,就是要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稳稳托起他们的幸福梦!”

  志愿力量活文旅融合赋能促发展

  紫阳县积极探索以志愿服务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今年3月以来,以“开麦吧!茶乡”大型茶文旅活动为契机,建立县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组织部、文旅局等10余个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从“保障活动”向“赋能产业”升级。活动累计招募志愿者600余人,在全域设置88个固定服务站点,并组建现场维护、交通保畅、泊车指引、景点服务等专业小组,构建起全覆盖服务网络。面对活动期间激增的停车需求,党员志愿者骨干王军主动协调县委办、县公安局等8家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提供免费车位300余个。“看到外地游客为找车位发愁,我们党员志愿者必须主动作为!”在他的号召下,一个个“党员示范岗”迅速在协调出的停车场建立,化身服务游客的“暖心前哨”。这张志愿服务织就的精细服务网络,在短短3个月内服务游客逾45万人次,护航28场活动圆满举行。当组织体系纵贯到底、服务网络覆盖到边,治理的“神经末梢”便被充分激活。紫阳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程本裕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服务精准送达到群众身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山区县情、彰显紫阳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善治新路径。”
责任编辑:陈桵 标签: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