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山西汾阳: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解锁居民幸福密码

时间:2025-07-10 来源: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
  小区是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居民感知幸福的“第一现场”。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以党建为引擎,以“五有”建设为骨架,以多元身份的“五类书记”为关键力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家门口”的幸福体验。

  构建“五有”治理体系

  汾阳市系统推进小区“五有”建设,构建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响应高效、保障有力的治理闭环,为提升治理效能筑牢了坚实的制度根基。

  组织全覆盖,扫清治理盲区。推行支部建在小区里,出台《小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方案》,将组织触角延伸至216个小区的170个党支部。通过多元渠道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引领业委会、物业企业规范运行,实现组织设置科学、班子坚强、队伍活跃、机制完备、治理高效的目标,彻底消除治理“空白点”。

  阵地强功能,打造服务枢纽。创新“新建、改建、联建、共用”模式,建成150个标准化小区党群服务站。按“六有”标准集成党建活动、协商议事、阅读休闲等多功能,实现“一室多用”。依托阵地开展健康义诊、普法宣传等惠民活动300余场,服务居民上万人次,真正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温馨家园。

  资源深下沉,激发先锋活力。精准建立含直管、在职、离退休、流动党员在内的4467名小区党员的动态信息库。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在职党员主动亮身份、扛责任,担任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等,在服务一线立起党员标杆,激活治理“微细胞”。

  机制破淤点,畅通民声渠道。健全干部包联机制,街道领导、社区“两委”成员定期深入网格。各小区因地制宜建立“微信群+意见箱+心愿墙”立体化民意收集网,将民主协商贯穿治理全过程,通过说事议事会等载体,高效协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预案补断点,筑牢安全防线。建立平急转换机制,构建“小区—楼栋—单元”三级应急网络,整合党支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建应急队伍。常态化排查隐患,联合专业部门开展演练,确保平时防患未然、急时高效响应。

  “五类书记”领航治理实践

  汾阳市创新培育身份多元、各具特色的“五类书记”,精准匹配小区需求,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力量。

  耆老善治型。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政治强、威望高、情怀深的优势,通过思想引领凝聚人心,运用其丰富经验调解邻里纠纷,以老带新培育治理后备力量,成为小区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熟稔民情型。释放居民党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走访精准掌握民情民意,依托居民议事会、评议团等议事协商平台推动共议共决,牵头实施惠民实事,实现小区自我管理、良性运转。

  双岗服务型。激发在职党员“单位人+小区人”双重身份效能,推动建立“红色物业联盟”等协同机制,畅通问题收集、协商、解决、反馈的闭环路径。组织在职党员亮身份、领责任,包联楼栋单元,实现服务在身边。

  青春赋能型。注入大学生年轻活力与创新思维,聚焦“一老一小一特”等重点群体需求,引入全龄友好理念和现代服务手段,创新激励机制和动员模式,激发多元参与热情。

汾阳市文峰街道安泰苑小区党支部开展课后托管、公益课堂活动。

  专业管家型。依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桥梁纽带作用,系统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服务机制,培育专业化楼栋服务队伍,推动治理流程规范化、精细化。

  幸福家园建设成果丰硕

  汾阳市“五有”体系筑基固本,“五类书记”精准发力,显著提升了小区治理效能。小区党组织成为坚强堡垒,党群服务站变成居民温馨客厅,党员成为服务中坚力量;平急转换应急机制与常态化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线,“红色物业联盟”“积分超市”等创新模式有效激发了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累计高效响应并解决电梯改造、设施短缺等关键民生需求300余件,生动绘就了“家门口”的幸福家园图景。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党建引领,志愿服务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