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敲开‘家门’,才能走进‘心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郑翔介绍,社区始终坚持“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的评价标准,通过建组织、育队伍、统资源,将曾经“路不平、灯不明、车难停、家不宁”的全市最大拆迁安置社区,建设成为“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战斗堡垒强起来党员先锋站出来 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凝聚党员、带动群众、解决问题?文昌花园社区从加强党组织建设着手,综合考虑党员从业特点、个人特长等,创新设立“志缘型、业缘型、趣缘型、情缘型”党组织,先后成立“创业者、夕阳红、义工服务、全民健身”等15个特色党支部,按照“社区党委—网格及特色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链,让社区417名党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党组织建好后,如何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社区党委通过阵地亮标识、党员亮身份、岗位亮职责“三亮行动”,把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展示给群众。“通过‘三亮行动’,有效解决了党员‘八小时’外习惯性‘潜水’、先锋模范作用难以体现等问题。”郑翔说。社区党委因地制宜打造11个各具特色的“党建微家”,建成1条百米“党员风采展示长廊”,既让群众能在小区里娱乐休闲、交流谈心,又让良好的家风家训、小区规约深入人心。通过发展培养一批党员骨干,带动培植出“好邻里”艺术团、舞蹈队、腰鼓队等23支社区文体表演队伍,开展“最美文昌人”“党员志愿之星”等评选表彰,让文明和谐成为小区风景线。
老百姓关心什么社区就干什么 如何集中收集群众最真实的想法、最关切的问题?文昌花园社区将辖区131幢楼栋划分成11个网格,每30~100户居民划分为1个微网格,推行“1名网格长+N名微网格员”服务模式。社区常态化开展“串百家门、晓百家事、解百家忧”活动,公布24名社区工作者和100名微网格员的联系方式。社区党委书记的电话被居民称为“社区110”,“只要拨打社区110,解决问题就是灵”在千家万户流传开来。居民有需求,社区就有回应。“服务群众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而是既要立足眼前、解决当下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便民为民的长效机制。”郑翔介绍,立足社区“失地失业”人员多的实际,社区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创新成立“家门口饭碗服务社”,由1名党员致富能手牵头,发动15名自主创业的党员加入,至今已带动400余名失业居民和低保收入家庭成员。针对老年人多的实际,社区建成“社区老年公寓”;针对辖区困难群体,社区创办全市首个社区“慈善超市”;针对0~3岁婴幼儿群体,社区积极引入高质量社会组织服务,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社区为民服务内涵持续深化,成为有人气、有温度的群众家园。
建立机制激活社会各方力量 “社区治理,关键在‘人’。要把辖区各方力量统筹起来,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齐心协力解决治理难题。”郑翔表示。社区坚持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引领,牢牢抓住居民“参与前谈需求、参与中提意见、参与后给评价”三个关键环节,充分运用群众“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的“五议工作法”,整合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网格代表、物业公司、片区民警和驻地单位6类主体资源,打造“开放空间、圆桌会议、周末夜话”3个特色议事平台,凝聚群众智慧,破解治理难题。在文昌花园社区,有1300余名居民组建的28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占全体居民的11.6%,这得益于社区的积分兑换制度。社区通过实施“实物兑换+服务兑换”双选机制,鼓励居民担任志愿者,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家园治理、环境整治等各项活动获得积分,既可兑换线下平台相应实物,又可兑换相关免费服务。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来干。社区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建成扬州市规模最大的“社会组织党建孵化基地”,成立“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中心”,先后成功注册、备案、孵化、扶持各类社会组织72个,推动了一批好事实事落地。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社区建设,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