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于社会治理效能和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下好“四步棋”,全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区、推动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选才布棋局,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全方位实施“雁阵赋能”工程,采用“全链式”工作方法严选社区工作者,大力营造中坚有力量、领头有本领、后备有干劲的良好态势。
严把政治关、学历关,选优“群雁”。按照人岗相适原则,运用联审联查机制,2018年以来累计面向社会选聘189名社区工作者,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88.36%,构造了“群雁争鸣”新景象。
严把才能关、责任关,选强“头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按照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会议选举的方式,选拔出靠得住、本事硬、信得过的社区党组织书记30名,带动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发挥了“头雁领航”好作用。
严把年龄关、品德关,选好“雏雁”。坚持组织选人、群众识人原则,通过多轮摸排、谈话酝酿、研判比选,确定社区“两委”后备干部81名,其中中共党员身份占比88.89%,“万人计划”大学生20名,切实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营造了“雏雁齐追”新氛围。
育才精棋艺,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 坚持集中培训、日常培养、实践锻炼相结合,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社区工作者培育体系。
以理论武装铸魂。聚焦矛盾调解、为民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能力提升,年初以来,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班4期,覆盖2000余人次,推动建立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
以实践锻炼壮骨。以巩固拓展理论培训成果为抓手,到兄弟城区观摩学习、交流研讨2次,组织社区工作者拉练3场、“比武”测试3场,覆盖2520人次,实现社区工作者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以专业训练赋能。聘请专业讲师开办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班7期,覆盖2520人次,动员鼓励全区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模式,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截至目前,向阳区共87人通过考试。
管才护棋规,推动社区工作者履职尽责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从减负增效、考核奖惩、关心关爱三个角度管理社区工作者队伍。
坚持系统化统筹,构建高效工作生态。聚焦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负重量”,完善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清单,保留必要规定项目,合并“同类项”23项,为“马”减负,为“车”赋能。
坚持规范化管理,健全考核奖惩体系。制定《向阳区社区工作者考核细则》,将考核与社区工作者工作职能紧密结合,定期开展绩效考核、“背户”考核和年度考核,完善退出机制,动态调整社区工作者100余名,做到以“考”促干、以“考”促管。
坚持人文化关怀,打造温暖心灵港湾。关注社区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每年与社区工作者开展谈心谈话2次,及时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累计发放观影兑换券、逛吃消费券等代金券3000余份,组织心理健康讲座4期、团建活动4期,营造积极向上、团结活泼的氛围。
用才施棋略,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热情 建立健全激励发展机制,坚持奖励、宣传“两个到位”,增强社区工作者岗位吸引力,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活力。
在政治上有“奔头”,激发内生力。拓宽社区工作者晋升通道,引进“优秀基层治理工作能人”6人进入事业编制,发展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社区工作者20余名成为党员,激励全区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为民服务。
在经济上有“甜头”,激起战斗力。为获得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的在职社区工作者,分别按照最低工资的30%、20%和10%标准兑换职业津贴,每月财政支出1万余元,有效增强社区工作者奋发有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干事上有“劲头”,激活创造力。在评优评先工作中,注重向社区工作者队伍倾斜,创新举办“向阳之星”“网格明星”等各类评比活动,推选13名社区工作者成为“两代表一委员”,在“向阳组工微讯”开设“网格员的一天”“优秀网格员事迹展播”专栏,增强职业荣誉感,激发工作创造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下一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将继续探索创新,保障社区工作者队伍健康有序发展、服务驰而不息,从严落实,常抓长效,打造一支骨骼强劲、经脉活跃、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