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京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议围绕志愿服务在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责使命,交流经验做法、开展研究讨论,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陆士桢围绕“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就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概念和内涵、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以及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功能价值展开分享。她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要突出以人为本,把志愿服务纳入中国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同时挖掘志愿服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功能。”
“中国开展全球志愿服务的历史悠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次向阿尔及利亚派遣首次13名医疗队员开始,到改革开放后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实现了从发展援助向多元交流合作的转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以“做好全球志愿服务事业,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进行分享。未来如何更好开展全球志愿服务,杨丹强调了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他提出联合企业、高校、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拓展开展全球志愿服务的方式和渠道,牵头组建全球志愿服务联盟,促进志愿服务的信息对称和供需对接,系统开展全球志愿者的选拔培训和认证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以中国式现代化话题作为切入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田丰表示,中国志愿服务与中国式现代化一样,与中国历史一脉相承,都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田丰认为,志愿服务在改善党的基层社会工作的治理结构、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的主体优势、打通上下互通与良性互动的工作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首都中国志愿服务体系如何建设,北京有怎样的实践路径?这正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会长宋贵伦和团队眼下正在开展的一项研究课题。宋贵伦说,北京作为双奥之城举办了系列的重大赛事,在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如何使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成果规范总结和有效转化方面,还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建设是根本性制度建设,要将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志愿服务的效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党建部(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兼公司团委书记王敬军介绍了国家电网依托电网主业开展志愿服务方面的情况。“在基层供电服务中,需要深入乡村社区走街串巷、面对面和群众打交道,所以国家电网在开展志愿服务方面有一定‘先天优势’”。王建军介绍,国家电网积极拓展电力、大数据、乡村振兴等电力延伸服务,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无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基层党建与志愿服务怎么结合,一线有哪些实践探索?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谭建光带来了自己的最新观察。他以广东国资委红棉暖心志愿服务队举例。“服务队由广东省国资委工作的年轻党员发起,成立的初衷是帮助失独老人,后来延伸到自闭症儿童群体等特殊群众。”不过最令谭建光意外的是,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部分帮助对象——失独老人和特殊青少年也成为志愿服务者。这让谭建光对如何将基层党建和志愿服务相结合有了新理解,“党员作为核心,带动社区居民,再带动服务对象形成社会氛围。”
百步亭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被评为“全国最美社区”。“一人走一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在本次研讨会上,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王波介绍,发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是百步亭社区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百步亭以群治理、软治理等方式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要找志愿者。百步亭社区组建了29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820多个志愿服务小组,志愿服务者高达4万多人。”
菠萝救援队来自广东佛山,至今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史。作为一支民间救援队,菠萝救援队不仅参与了广东省多地的应急救援任务,近几年更是“出走”广东,在7·21河南暴雨等全国性救援任务中发挥了自身优势。广东省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理事长王治勇介绍,在7·21暴雨后自己与队员们提前预判,带着专业消杀设备在河南奋战83天,参与了从灾中救援到灾后消杀救援工作。回归到志愿服务的日常,王治勇认为,志愿服务需要爱心,也更需要健康的模式,“只有成长共赢才能走得更远”。
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学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基层志愿服务工作者以及高校、爱心企业、基金会等单位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