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云南:志联邻里 情暖金碧

时间:2020-12-16 来源:腾讯新闻
  近年来,昆明市金碧社区党总支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打造“志联邻里、情暖金碧”“党建+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邻里帮”志愿者服务队伍作用,激励引导更多辖区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家庭结伴、邻里结情、社区结缘”的社区邻里互帮互助良好氛围,使社区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后方”。

  金碧社区位于昆明市主城中心区,东起书林街,西至东寺街,南临敬德巷,北至金碧路,昆明地标性建筑金马碧鸡坊及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东西寺塔步行街、近日楼坐落于此,辖区内有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省滇剧院、昆明市第三幼儿园、崇德清真寺等单位。社区面积0.22平方公里,共有住户4103户、7680人,常住人口4947人;居民院坝31个,居民楼74栋,其中无人管理老旧居民区26个。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1人。

  多年来,社区先后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云南省科普文明示范社区”“云南省绿色社区”“昆明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昆明市文明社区”“昆明市民主法治社区”“昆明市和谐社区”“昆明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昆明市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称号。

  金碧社区辖区内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管理和服务难度日益凸显。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轴心”作用,整合联动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志联邻里、情暖金碧”“党建+志愿”服务品牌,健全完善“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志愿接单、综合评单”的运行机制,通过品牌载体作用发挥,助推社区市域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强根基,凝聚合力“一条心”

  织密居民区党建网格,构建“全覆盖式”组织体系。按照“区域相邻、规模相当、管理方便”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7个单元网格,将社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按属地划归到网格内,不重复、不遗漏,使每个单元网格都成为有组织机构、有党员队伍、有活动载体的社区基本单位。把社区网格建设成为党群互动第一载体、服务群众第一窗口、矛盾化解第一阵地、和谐稳定第一基石。每个网格的网格长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有了“责任田”,社区工作者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居服务”,变“被动处理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同时, 设立党员中心户,亮明身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于整个社区工作的全过程,织密居民区党建网格,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将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的联系方式、包干区域等信息制作成“民情联系卡”,发放到每家每户,为居民提供全天候、零距离、无障碍的高效服务,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工作目标。

  坚持内外联动,健全区域化党建联盟体系。充分发挥区域“大党委”的统筹作用,整合驻区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党组织、群团组织的优势资源,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联盟共同体”,签订《联盟协议书》,全面推行“一协议三清单”(即共同体联盟协议,志愿服务需求、资源和项目清单),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享共建”的整体合力。以联盟单位、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文明实践联盟管理体系和运行终端,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机制、轮值机制,定期研讨社区管理服务事项,丰富和延伸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内涵,充分发挥了工会、妇联、统战、共青团、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使基层组织的“独角戏”,逐步变成辖区各领域党组织、群团组织的“大合唱”。

  夯实队伍,志愿服务“一股绳”

  整合资源,建立金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施“志联邻里、情暖金碧”文明实践行动,把辖区内各类党组织、群团组织统筹联合在一起,把党员群众凝聚在一起,激发各类组织内生动力,实现党建与群建资源整合,构建“党建引领—项目统筹—多方参与—居民受益—区域共建”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推动从“一团麻”到“一股绳”转变,实现融合共赢。

  打造9个平台。坚持“双向发力、多方互动”,搭建理论宣讲、党员教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法律服务、志愿服务、公共卫生、线上宣传等9个公共服务平台,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6支“邻里帮”志愿服务队;实施“健康活金碧”“商业夜金碧”“安居乐金碧”“文化悦金碧”“爱心暖金碧”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重点为辖区空巢老人、残障人士、低保户、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义诊咨询、便民服务、扶贫救弱、帮困助学等志愿服务,将志愿者服务价值最大化,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发挥N个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优势。一是结合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机制,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做标杆”等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党员争当志愿服务活动的“排头兵”和“领航员”。让党员在街区、社区建设中以身示范、服务群众。二是发挥出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联盟单位在不同领域的服务作用,为辖区居民提供更精准、更接地气的优质服务。三是鼓励发动辖区爱心商户积极参与,通过“你需我供,我需你有”的资源共享渠道,实现商户资源联动。四是发挥居民小区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片区民警、党员、楼栋长、社区志愿者及退休热心居民等力量,志愿开展义诊、义卖、家电维修、帮扶互助等活动,真正把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经常,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带动辖区居民群众从“被服务者”逐步变为“服务者”,凝聚群众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有效激发社区活力,共建美好家园。

  优化服务,线上线下“两手抓”

  社区把开展志愿活动作为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线上+线下“两手抓”,努力为群众提供更高效、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

  推动线上智慧建设。利用现有党建、人社、卫计、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信息化资源,通过“西山e志愿”、微信公众号、手机APP 等,鼓励引导居民群众提出需求,把单项服务变为双向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团队式服务”,通过健全完善“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志愿接单、综合评单”的运行机制,把志愿服务做到小区、做进家庭,打造“你下单,我跑腿”线上点单+线下全程代办服务。司马巷紧临金碧广场,与昆明市儿童医院一墙之隔,连接着鱼课司街与石桥铺两条微循环道路,是辖区6个无人管理老旧居民院坝居民生活出行的唯一通道。由于长期无人管理,这条长约1000米,最宽处不足5米的巷道成为了周边居民、商户的免费停车场,车辆多达20多辆,多次出现巷道路灯损坏不亮,路灯处小型工程车无法驶入更换情况,影响了居民生活出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接到居民反映情况后,社区网格巡查员实地走访了解车主信息,多次粘贴温馨提示,但收效甚微。社区党总支启动群众线上点单,社区线下服务机制,依托“街社吹哨、部门报道”联动街道安监站、交警、消防大队等多部门,召开现场协调会议,制定整治方案,开展了“打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对违停车辆粘贴温馨提示、在司马巷巷口两端设置禁停警示牌,多次对此路段违停车辆进行处罚教育,经过努力,现司马巷已无车辆停放,出进居民小区的生命安全通道通畅整洁,得到周边居民的好评认可。

  开展线下特色服务。一是打造“全科化”社工。建设“一窗式受理”的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各类民生、商户事项的导办、代办、领办等“线下”实体志愿服务,转变工作作风,稳步提升服务效能。二是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整合辖区文旅资源,联合全国非遗单位云南省滇剧院搭建“非遗文化小剧场”,开展戏曲文化展演活动。同时,发挥社区“党建+民族团结”宣传阵地作用,将民族文化传承发扬,让更多到昆游客领略少数民族文化魅力,为传承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发掘民族文化精粹和内涵尽一份力量。三是开展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通过社区邻里节、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厨艺比拼、才艺展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联谊活动,形成文化志愿队伍有的释才、辖区居民群众有景可看的良性共享循环,通过活动凝聚社区群众,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激励保障,质效同升“双循环”

  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手打造金碧“志愿超市”,健全完善“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志愿接单、综合评单”的运行机制,负责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督促,参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将志愿服务的受益人群延伸至志愿者本身,使单向付出变为“双向循环”,全面提升“邻里帮”志愿服务队影响力。

  健全志愿服务项目工作流程。一是群众点单,“微心愿”收集。通过社区发放“民情联系卡”电话联系、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多方式日常收集社区群众需要的志愿服务事项。二是中心制单,志愿活动立项。将前期收集到的群众“微心愿”汇总到金碧“志愿超市”审批、立项,对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邻里帮”9个公共服务平台分类制定志愿服务活动计划。三是志愿接单,召集志愿者。通过“西山e志愿”平台金碧社区“邻里帮”志愿服务队账户召集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做好服务时长、服务内容等相应图片、文字材料的收集和记录。四是综合评单,促进提质增效。收集被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按照“一服务一评分”的要求,对每一单志愿服务事项进行综合评价,对“邻里帮”志愿服务队的服务效果、专业性、配合度以及志愿者个人表现等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实现“你下单,我跑腿”线上点单+线下全程代办服务、闭环管理、全程监督。

  完善志愿者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一是完善志愿者管理机制。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明确志愿者的职责和活动内容,严明志愿者纪律和要求,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让志愿服务入户、落户、抵户,为辖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二是完善志愿者评价机制。推行爱心银行志愿者积分项目,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内容、质量等为志愿者量化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服务和真实货物。对所有参与志愿服务积分管理的志愿者积分及兑换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三是完善志愿者的激励保障机制。将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星级志愿者与推先树优挂钩,大力宣传和弘扬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通过采取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模式,将志愿服务的受益人群延伸至志愿者本身,使单向付出变为“双向循环”,吸引更多社区居民与爱心商家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推动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