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北京:“小街坊”志愿者上门讲解垃圾分类

时间:2020-11-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两名小志愿者到居民家中讲述垃圾分类知识 摄影记者 袁艺

  “奶奶您好,我们是社区的垃圾分类小志愿者,想上门给您讲讲家庭垃圾分类的小知识!”11月14日,家住石景山老山街道8岁的小志愿者王紫溪和袁昊德,身穿校服,胸前佩戴鲜艳的红领巾,在街道启明星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肖兴龙的陪同下,结伴来到老山东里北社区49栋的一户居民家,敲开了居民袁奶奶的家门。

  王紫溪和袁昊德分别来自石景山区爱乐实验小学和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也是这个社区的小“老街坊”,这周恰逢他们俩“值班”,考虑到袁奶奶上了岁数,垃圾分得不够精准,便准备到奶奶家看一看。

  进屋后,两名小志愿者先对屋里几个垃圾桶进行了例行“巡查”,紧接着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袁奶奶讲解起家庭垃圾分类知识,“奶奶您知道吗,家里的各类过期药品、废电池和灯泡,要连带瓶子和包装,保证器物完整,然后一并投放到红色的有害垃圾桶里,因为这些都属于有毒有害的物质,正确投放可避免二次污染……”“奶奶,您看,咱们厨余垃圾桶里除了厨余垃圾其他都不能放,装菜的保鲜膜要放到其他垃圾里,您要是没有多余的垃圾桶,也可以在厨余垃圾桶旁准备一个塑料袋,保鲜膜拿下来后直接放到里边,特别方便”。

  在入户宣传结束前,两名小志愿者帮助指导袁奶奶将家中垃圾桶里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拣出来,分别投放至两个垃圾桶中。袁奶奶为他俩竖起大拇指,“在垃圾分类方面,孩子们不仅知道得多,还划分得细,是我们的小老师!”

  “让孩子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员,我们考虑了很多”,据社区青年汇社工肖兴龙介绍,像王紫溪和袁昊德这样的垃圾分类小志愿者,是通过北京共青团线上系统报名、经过系统选拔、志愿者培训后上岗的,这种形式恰好激活了社区内部最具成长和带动性的资源,由孩子带家庭,由家庭带邻里,由邻里影响社区,把宣传认知变成行动。截至目前,街道已经招募到20人,宣传覆盖老山地区200个家庭,按照两人一组搭档的方式,利用周末上午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垃圾分类小志愿者入户宣传活动。在入户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同时,呼吁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时尚,目前小志愿者们已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达20个小时。

  据了解,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面施行以来,老山街道启明星社区青年汇立足本地区发动青年及青少年,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系列特色垃圾分类活动,通过实地宣讲、创新小游戏,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形成垃圾分类自觉。

  在积极做好疫情常态化垃圾分类引导工作的同时,老山街道社区青年汇“分小萌”垃圾分类青少年示范引导站项目于6月上线,社工与志愿者在垃圾投放集中时间段,广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建立起了启明星社区青年汇志愿者团体组织。截至目前,组织成员发展到80余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项目共40次,骨干青年、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80人次,服务居民1000人次。

  肖兴龙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老山街道启明星社区青年汇将通过不断创新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探索垃圾分类常态化新路子,在社区中招募青少年志愿者的同时,发挥志愿者自身专业特长,大力开展“大手拉小手”宣传培训,组建一支由青年与青少年共同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宣传队,为地区家庭提供入户宣传志愿服务,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记者 刘婧)
  原标题:“小街坊”志愿者上门讲解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