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北京:文明提升 点靓首都城市西大门

时间:2020-08-17 来源:北京日报
  繁忙的交通路口,行人在“柠檬黄”的引导下自觉放慢脚步;垃圾桶边,参与值守的大学生们耐心地为居民讲着如何正确分类;周末的社区里,佩戴着党徽的在职党员拿起扫把、抹布,把小区的角角落落擦得干干净净……自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以来,石景山区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拓展参与人群,形成了社会总动员、市民齐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将培养文明风尚有机融入每一个角落,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在首都的城市西大门奏响了一篇“文明和谐”的交响乐章。

  今年,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为重点,石景山区启动了“擦亮城市西大门,文明祥和迎冬奥”专项行动,推进解决环境卫生、城市管理、窗口服务、学校教育、交通秩序、诚信经营、社会治安、生态环保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大力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品质、增进人民福祉,让首都城市的西大门更加美丽,让广大市民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志愿服务 培育文明风尚

  8月8日,来自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团的30名师生来到石景山区老山东里社区,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科普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石景山区是冬奥组委驻地和滑雪大跳台比赛地,希望通过我们带动更多人为北京冬奥会贡献一份力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张嘉芮说。自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石景山区居民把践行、倡导垃圾分类作为体现城市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关键,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创新方式方法,促进社会力量全发动、全响应,有力推动垃圾分类实施水平整体提升。多部门联合发起“桶前值守”行动,物业保洁人员、社区工作者、“老街坊”志愿者、在职党员、协管员等力量纷纷加入垃圾分类指导队伍,开展值守行动,劝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

  在石景山区景阳东街第二社区活跃着一支文明劝导队,这是一支由街道牵头、社区组建、社区“老街坊”自发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16名志愿者队员每天按时在社区内外巡视,遇到不文明的事都会主动上前劝导。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社区周边门店“门前三包”落实了,共享单车不再乱停乱放了,居民出门遛狗时主动牵绳了,文明劝导队的出现真正做到了“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维护了社区环境,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质。

  今年以来,石景山区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依托本区“老街坊”志愿服务力量,围绕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我先行”“周四垃圾减量日”“公筷公勺”“一米线”“烟头不落地”“空调调高一度”“光盘行动”“公厕文明”“文明养犬”等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在全区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了市民的整体文明程度。

  “党员报到”带动共建共治

  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对石景山区在职党员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深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在2019年开展“社区吹哨我报到 文明创建我先行”集中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石景山区结合服务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等工作,将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定为“社区吹哨我报到、文明祥和迎冬奥”集中活动日,全面发挥驻区单位党组织与在职党员自身优势,参与社区共建共治,使其成为石景山区提升城市环境的有效推动力。

  石景山区广大在职党员积极“亮身份”,到所在社区报到,加入“老街坊”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环境清洁、文明提升等活动,用实际行动擦亮了首都城市西大门。

  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7月25日,石景山区以“社区吹哨我报到 爱卫运动我先行”为主题开展党员“双报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区3398名在职党员、4363名“老街坊”志愿者在9个街道153个社区清理卫生死角、擦拭公共设施、开展环境消杀,用双手塑造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共同营造美丽宜居生活环境。

  在古城南里社区,在职党员和“老街坊”志愿者拿着铁锹,共同铲除杂草、清扫垃圾、翻土整地、挖坑栽花、填土浇水,用一上午的时间在社区空地上栽下近1000株月季,让杂草丛生的绿地变成了漂亮的小花园。

  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将“双报道”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发动系统内广大党员围绕提升人居环境和健康素养的目标,来到常住地社区,带领居民群众一起行动起来,对健身场、楼道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清洁,专业消杀人员也在公共区域开展灭蚊蝇、除蟑蚁工作,有效降低四害密度,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巩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效,营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为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石景山区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建设了“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通过居民和社区党组织“下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模式,构建了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管理服务新机制。

  全区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也积极行动,启动“扮靓石景山创城志愿行”志愿服务月活动,广泛发动全区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群众共同行动起来,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擦亮首都城市西大门担起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

  “接诉即办”彰显为民情怀

  石景山区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理念,通过强化“接诉即办”工作,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让广大市民在文明创建中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石景山区精准对接群众诉求,在“接诉即办”、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上见行动。全区坚持区委常委会每月一审议,区政府会议每周一研究,相关部门每天一通报制度,同步落实专班例会、分级办理、首办负责、“三见面”、诉求解决兜底、区领导直通车等长效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难点问题的解决。各部门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出实招、狠招、硬招,将“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依法治理、社会共治紧密结合,让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全区积极落实《关于加强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监督工作的十项措施》,紧盯高频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长期挂账问题,强化跟进监督、全程监督、有效监督,督促相关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接诉即办”工作效能,推动各单位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压紧压实了主体责任。

  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完善“物业双派双考”“社区考核排名”制度,重点推动城市管理、市场管理、住房管理、环境保护和教育培训等5类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推进区级12345诉求案件经验与知识储存系统建设,强化数据分析研判,完善问题预警预测,为专项治理督办和指挥调度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城市管理问题与群众诉求问题数据关联,建立主动发现与被动接诉、当前诉求与历史诉求比对等模型,推动“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转变。建立12345市民服务热线回访制度,定期安排街道及重点委办局领导走进区12345分中心,与市民直接沟通,检验本单位“接诉即办”工作成效,促进了一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提升了群众满意率。

  区城管委组织开展“脚步为亲走街巷”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沉下脚步,加强对全区16条市级主次干道路段进行全面巡查,对路灯、路面、公厕指示牌、小广告、垃圾箱、绿化带、路面塌陷等问题,一旦在巡查中发现,立即现场解决或及时转相关部门进行解决。

  广宁街道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秩序,针对乱停车、堆物堆料、张贴非法小广告和垃圾分类等问题,“吹哨”集合环保、食药、消防、工商、城管等执法部门多次进行联合执法。街道还着重解决居民群众房前屋后事,提升老旧小区综合环境,共投资700余万元,修补破损路面200余处,硬化道路20多条,施划停车位500个,对5个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并投入244万元,对地区的无障碍环境进行改造,全面提升社区环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石景山区坚持大抓基层工作导向,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加强统筹调度,完善工作体系,多措并举提高群众诉求解决率满意率,上半年办理市民热线37447件,有力解决一批民生诉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石景山区将把“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融入全区各项工作,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着力推进城市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着力促进城市生产发展、生活宜居、生态良好,着力打造城市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区,推动全区广大市民群众多年来孜孜追求的美好夙愿成为现实,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原标题:文明提升 点靓首都城市西大门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文明,志愿者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