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北京:“首善标准”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08-03 来源:北京发布
  北京市委市政府在新时代工作中提出“首善标准”,要求以高站位、高标准、一流精神、一流作风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北京市海淀区坚持“首善标准”,自我加压、自我提升,力求做出更好的成绩;社区乡村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打造了特色工作品牌和服务亮点。

  一、“劳模闪光”:弘扬新时代的奉献精神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是“人才济济”的地区,既有很多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老部长、老首长,还有很多长期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的老院士、老科学家;特别是还拥有很多工业、商业、服务业的老劳模、老先进。因此,甘家口街道在文明城区、文明社区建设的时候,充分发挥这些老党员、老同志的积极性,成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比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街道鼓励“劳模志愿队”探索创新,推出“劳模闪光”的服务活动,通过老劳模、老先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讲述奋斗进取的故事,激励青少年刻苦学习、发奋努力,立志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志愿者向老年人传授手机和微信等使用技巧

  在“劳模志愿队”的基础上,甘家口街道还拓展“金光闪闪”系列志愿服务,组建“老党员志愿队、老专家志愿队、老教师志愿队、老作家志愿队、老技师志愿队、老奶奶志愿队”等,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为社区建设增添新光彩、为群众生活增添新魅力。

  与此同时,街道还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青年员工志愿者等等,一方面作为“劳模志愿者”的助手,帮助整理资料和推广传播;另一方面向社区老人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教会老人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便于与家人的交流沟通。

  特别是“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一对一”“手把手”教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先进等掌握最新信息技术、最新网络技巧,让“劳模志愿队”的老年志愿者更有自信心、自豪感,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甘家口街道各个社区的干部群众,在“劳模精神”的感染下甘于奉献、立志创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新贡献。

  二、“西木学堂”:创造新时代的公益时尚

  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有个远近闻名的“西木学堂”,是海淀区首批5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之一,这里还是面向群众的社区服务中心,也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西木学堂”的缘起,就是源于这里曾经是北京的西郊,故名“西”;这里曾经有广为人知的“北京木材厂”,故名“木”。如实,最朴实的“西郊”之“西”,与“木材厂”之“木”相结合,取名“西木学堂”。
 

西木学堂议事厅

  田村路街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在“西木学堂”内,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特色是党政部门工作与社会组织服务的结合。主办和监管方为田村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委托北京市春藤社会工作促进中心管理和服务;并且组建居民志愿者、外来人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多种团队开展服务,对社区治理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如,这里的“社区会客议事厅”总结了“五步循环工作法”,即:问民需——收集议题;汇民意——确定议题;议民题——审议议题;执民事——执行议题;促民评——评价议题。通过简明扼要的“五步法”将原来系统复杂、环节琐碎的民主议事规则用通俗的方式宣传推广,让社区的居民和外来人员易于参与、乐于参与。

  此外,“西木学堂”将家庭教育、亲子教育、邻里教育等,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如,将过道、角落、天台等都设置为具有自然气息、艺术魅力的地方,让社区居民、外来人员及其子女,在快乐参与各项活动的时候,接受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意识,逐渐成为新时代的文明人。

  三、“文明四匠”:体现新时代的精致服务

  北京市海淀区的温泉镇,根据辖区内社区、乡村的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比如数百年前曹雪芹归隐在白家疃村撰写《红楼梦》,历史文化、民俗产业是这里的特色。这里生产景泰蓝等瓷器、用品,也是远近闻名的工艺村,而且白家疃村民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工匠精神”,产生一大批“文匠、乡匠、工匠、红匠”,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精心、精准、精细、精致,成为文明传承和发展的优秀贡献者。
 

白家疃村乡情村史陈列室

  温泉镇白家疃村的文明实践站,是打造“文明四匠”的样板。一是“文匠”,即能够传承诠释《红楼梦》文化,讲述曹雪芹故事的村民。二是“乡匠”,即长期从事精耕细作,种植优质稻米和小麦,为京城等城镇提供充裕粮食的村民。三是“工匠”,即数百年来学习传统工艺技术,特别是近代以来将中外工艺融合,制作景泰蓝等精美工艺品的村民。四是“红匠”,就是近年来积极主动学习新思想,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方针政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给农村群众的党员干部。

  四、“社区暖客厅”:做好新时代的民生关爱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是由原来三个镇合并而成的京郊大镇,各项城镇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基础比较薄弱,社区服务中心和文明实践所站也只能建在比较简陋的场所。但是,乡镇干部、村居干部非常用心设计。人性化的设施,让过往行人与群众感受到温暖和舒适。如,苏家坨镇利用村改居后的高楼下层建设社区服务中心。这一层是管道密布、房柱众多的地方,非常难以设计和安排。党员干部在既遵守楼道安全要求,又照顾居民活动需求的情况下,将“高楼的边角料”建设成为“社区暖客厅”。
 

苏家坨镇文明实践所安全教育展示区

  苏家坨镇社区服务中心、文明实践所打造的“社会暖客厅”分为“五个暖客厅”。一是“贴心客厅”,根据群众的需要设计和布置文明实践所。如针对很多“房柱子”,既不美观也不安全的情况。他们就选用绿色的环保软圆筒包起来,既好看又可以作为群众倚靠的地方,也可以作为群众挥挥拳、练练力气的地方。在原有窄窄的过道墙壁下面,安置一些简易的小座位,方便群众休息和等待。二是“爱心客厅”,党员、社工和志愿者在中心接待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关爱和帮助;同时获得信息之后也赶去居民、村民的家中,解决群众的困难与问题。三是“安心客厅”,中心设置了“心理疏导室”“心理游戏沙盘室”等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师引导群众纾解情绪;中心还设有“心桥”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场所,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三角形位置,设立了家庭与出行安全教育体验设施,不仅社区居民可以在这里了解安全知识,而且很多附近的社区、学校、工厂也前来学习体验。四是“开心客厅”,群众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也可以练习书法绘画,还可以交友相聚,成为社区居民、外来人员沟通交流娱乐的场所。五是“亮心客厅”,苏家坨镇文明实践所在为群众提供各种关爱、帮助、服务、方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处处体现新思想的引领,处处体现党的关爱。特别是结合“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苏家坨镇文明实践所开展文艺表演、书画比赛、游园抢答、室内体验等活动,让群众在热情参与、快乐活动的同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和吸收新时代新思想。

  北京市海淀区按照“首善标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要求,引导社区乡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创新方法,通过“劳模闪光”“西木学堂”“文明四匠”“社区暖客厅”等丰富多样的探索,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增添一抹亮色。

  原标题:“首善标准”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黄守玲 标签:北京,首善标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